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
重庆雅雯天然石材厂

联 系 人:刘老师
电 话15310836262 
           15320533049

Q  Q1215749246
地 址:重庆市巴南区南泉
 
新闻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中国观赏石简介·之四
信息来源:   点击数:1009   更新时间:2012/9/26
内蒙古观赏石:
1、葡萄玛瑙石
葡萄玛瑙石,产于内蒙古阿拉善盟苏宏图一带。该石坚硬如玉,摩氏硬度为6.5至7度,晶莹剔透,色彩绚丽,呈浅红至深紫等色,半透明,造型奇特。石上通体满布色彩斑谰、大小不一、浑然天成的珠状玛瑙小球,互相堆积,流珠挂玉,犹如串串葡萄,故名。有的石上偶有似鱼眼睛一样的玛瑙珠。
葡萄玛瑙石多产于阿拉善的苏宏图以北20公里处火山口附近,该火山北侧戈壁滩中有玛瑙、碧玉等高硅质奇石,火山口附近的葡萄玛瑙原矿脉多深藏于玄武岩的空隙中被白粉状高领土所包裹,所产之石的形状、颜色、珠粒大小基本相象。葡萄玛瑙石多蕴存在火山喷发岩堆积物中,从滩面上捡到的葡萄玛瑙石珠大色纯,玉透温润;从岩石中采掘而来的则未经风沙磨砺,所以石肤不光滑,需油浸后方显出艳丽肌肤。葡萄玛瑙石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阿拉善石友发现的新石种,由于过多的开采,现已较难寻觅。
葡萄玛瑙石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形成于火山口附近的大型空洞中,硅胶热液无法充满整个空间,即以某一质点如砂粒、泥块、水滴凝聚成珠状球状或水滴状,后来者附着于先期形成的珠体上,或悬于洞顶,或长于洞底,或挂于洞壁,越长越大,构成串串葡萄状。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岩洞被粘土所充填,因此葡萄玛瑙多埋于泥中,亦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葡萄玛瑙石是内蒙的独特石种,由于形成条件又十分苛刻,非常稀少。
成因参考:主要是火山喷发的时候,岩浆的黏度比较大,浆液里面的气泡很多,往上滚的时候,会形成一个圆的表面张裂,当结在一块时,又没有把它弄破,最后形成一个空洞。这个空洞形成之后,经过二氧化硅的充填,最后聚成葡萄状玛瑙。
2、巴林石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巴林右旗赤峰山。该石隶属叶蜡石,质地纯净,细腻温润、晶莹剔透,色彩丰富艳丽、温柔娇嫩,硬度适中,易于雕琢,资源丰富,因矿床坐落于内蒙古巴林草原而得名,亦为国内著名的印章石。
巴林石品种相当丰富,有朱红、橙、黄、绿、蓝、紫、白、灰、黑等色;有不透明、微透明。透明者有蜡状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凝脂光泽之分;石质以坚纤细密,色泽晶莹,有新蜡感者为多;微透明、半透明、透明者均以有浑浊雾团状痕迹为多,是其特点,也有纯净无瑕者,亦较为珍稀。
巴林福黄石,质地温润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通明清晰,肌里油腻,似凝质玉肤;巴林鸡血石,质地温润坚实,犀角通灵,石上血色艳丽,聚散有致,犹如红霞,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可人;巴林彩石,色彩丰富,绚丽多姿,纹理惟妙惟肖,常形成水草松枝等天然画面;巴林冻石,晶莹剔透露,温润细腻,通透可爱;巴林彩霞冻石,洁白透明,石肌中渗有云霞状红色纹理,变化无穷,犹如旭日喷薄或红霞漫天的水彩画。
巴林石属含水的铝硅酸盐类,是以高岭石、地开石为主的多种矿物组成的粘土岩。含少量明矾石、叶蜡石、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以及金红石、锆石、辰砂等矿物,而含辰砂者即为巴林鸡血石。
巴林石颜色鲜艳,质地细腻无砂,可雕性好。通常根据颜色和质地划分为:如白色巴林石、褐黄色巴林石、巴林冻石、青灰色巴林石、杂色巴林石等。也可以颜色、质地、花纹特征等划分出数十种与其它印章石相似的品种。巴林鸡血石也有十余个品种,如朱砂红、刘关张、芙蓉冻、水草花、一点花等等。巴林石以颜色鲜艳、质地细腻、透明度高者为上品。
3、戈壁石
戈壁石,又称风棱石、风砺石、风成石、风雕石、大漠奇石,主要产于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中的戈壁滩及滩间山坳里。经过长期的地质变迁和日晒风蚀等自然作用,戈壁石质地坚硬细密、表面光滑圆润。外形千奇百怪,飞禽走兽、人物景观,应有尽有。色泽绚丽多彩,有雪白、鲜红、翠绿、金黄、黝黑等,偶有一颗石上分布两种以上的色彩。戈壁石绝大部分质地属于由二氧化硅组成的碧玉、玛瑙、硅化木、蛋白石、水晶、脉石英等,硬度达到6.5~7度,结构致密,是极佳的观赏石种。经过一二十年的开采,目前地表上具有观赏价值的石头已廖廖无几。采石者开始掘地找石,其品质与地表经过风沙打磨过的风砺石相比,也逊色很多。
戈壁石因产地在戈壁滩而得名,俗成叫法有:玛瑙石、碧玉石、黄玉髓、硅化木、沙漠漆等。
玛瑙石,是火山晚期热液充填早期洞穴后生成的矿物,主要由二氧化硅组成,质地细腻、坚硬、莫氏硬度6.5~7度左右。色彩极为丰富,呈灰、红、紫、黑、白等色,但常以一色为主,间含其他颜色。经风沙凌砺,石面光润,有鲜明的通透感。造型多变,人物、动物、景观等在戈壁玛瑙中都很常见,一般形体小巧,为5厘米到30厘米。其中数葡萄玛瑙为珍贵,一般都是片块状很少象形状物的,颜色由洋红至深紫等。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戈壁中的玛瑙上有的共生着鲜红的碧玉,或在乳白色的玛瑙上生着黑色的碧玉球,或在红色碧玉上共生着蓝色的玛瑙块。
碧玉石,整个戈壁地区均有产出,是由含铁及其它杂质的二氧化硅物质充填于火山气孔中,经风化、剥离而成的色彩斑斓的岩石。有红、绿、黑、棕各种颜色,绿碧玉、红碧玉较为常见,其他颜色少见。碧玉石质坚硬,莫氏硬度6~7度,石肤光滑,通常线条简单,多呈版块状,外形变化不大,形意具佳的少见。其中七彩碧玉为多色分布在同一石中,艳丽夺目,极为珍罕。银根以北浩木格尔一带产出的绿碧玉中有带放射状的白色图案,形如怒放的菊花。采于苏宏图附近山中的红碧玉,多呈团块状,形圆润,滑腻坚实。
黄玉髓,产于阿拉善的笋泊尔以北的戈壁中,块度一般20厘米至50厘米。石质硬度基本与碧玉相同,只是形状远比碧玉多于变化,以长柱扭曲凹凸多变者为佳,能体现瘦、皱、漏、透的赏石理论,形态古拙,尤其素老端庄的黄色让人倍感凝重典雅。
硅化木,是乔木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替代质换而形成的化石,经风沙长期磨蚀抛光而极具观赏价值。含钙质的多呈黄色,含氧化铁的呈暗红色,含氧化锰的呈黑色。玛瑙质、碧玉质的少见。戈壁硅化木的特点以精致、细小为世界罕见。外表光滑,树皮逼真,枝芽清楚,其分开的树杈几可乱真。但象形状物更有价值。特别黑色硅化木,木纹清晰年轮易辩,质地黑黝发亮,造型奇特。产在阿拉善乌力吉以东的山坳里,现已很难采到,额济纳旗以西的马鬃山地区亦有少量出产。
沙漠漆,质地为玉髓或石髓。因为表面有一层附着色,或金黄,或棕红,或赭黑,如同烤上了一层油漆,故名。在戈壁荒漠,矿化度很高的地下水上升蒸发后,常在石体表面残留一层油漆似的棕红色氧化铁、黑色氧化锰等薄膜,这些矿物质也侵入岩石的节理裂隙间和石内一定深度,在石上形成似湖泊、山水、或像各种生物体形状的图案。经戈壁风沙研磨后,石表细腻,极具韵味。沙漠漆不仅有单色,还有多色、复色,其中以金黄为最佳。
戈壁石种类繁多,还有积骨石、千层石、蜂巢石等,也各具欣赏特色。
积骨石,多产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北边缘的大部分戈壁地区。是一种呈放射状硅质框架构造石。黄白色框架中的软质矿物在长期的自然风化中被淘掉,剩下硬度较大的放射状框架,形如盛开的花朵,所以也称"风成菊化石",亦有因其瘦骨嶙峋、参差错岈的形象而叫"鸡骨石"。其框架有乳色玛瑙质的,有带红筋硅质瓣片的,亦有黑色玉髓质的,此石以花形完整、整朵同聚、玛瑙或玉髓质的更具观赏价值。
千层石,产于乌拉山东北的戈壁中,是一种10亿年前海相沉积的白云岩,在其沉积层理中,常伴有微透明的乳白色或黑色硅质条带。其石体破碎后,经长期风蚀将比较软的青灰色白云岩部分掏凹而留下坚硬的硅质条带,其状多呈层理参错变化的类塔形山或似风帆的形态,亦有由白色细石脉纵向穿插而如飞流湍瀑的自然景观石。此石一般块度为10厘米至30厘米,也有大于70厘米以上的。
蜂巢石,产于苏宏图地区的戈壁滩上,是一种石体遍布大小不等圆孔的玄武岩,呈红、灰、黑、绿、赫等各种颜色,块体10厘米至30厘米。此石除具备其它戈壁石的观赏价值外,以其通体尽洞取胜,石上各洞相连者,似可通烟走水,极象蜂巢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0 重庆雅雯天然石材厂 
联系电话: 15310836262 / 15320533049(刘老师)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南泉